1. 首页>>网络热点>>行业信息

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平台落实是关键

文 | 维辰

许多家长反映的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对市场主流视频、短视频、直播APP进行了20次测试。

总的来看,青少年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需要向“从有到优”迈进。

本文图为“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 图

2019年以来,网络平台先后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使用时间、充值奖励等功能,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这次测试仍然发现了一些漏洞和不足:一是部分APP深夜还能正常使用;第二,这些应用程序声称“选择一批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高质量内容”、“推荐教育、知识和其他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事实上,在这种模式下,视频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根本没有;第三,内容池的年龄匹配度不高。例如,向4岁儿童和14岁学生推荐相同的卡通片。市场主流APP不应该这么“带头”。市场主流APP不应该这么“带头”。

不可否认,打磨青少年模式是一项精细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相对复杂的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例如,为不同年龄的未成年网民提供不同的内容,更像是为青少年“选择”合适内容的升级版,年龄设计的刻度更细,难度更大。

但深夜禁用等基本功能形同虚设,不禁让人怀疑:是平台技术还是态度?

让青少年模式名副其实,关键在于平台的实施。在青年模式下,技术检查更严格,内容门槛更高。一些平台担心未成年用户群体的流量限制相对“宽松”的应用程序,所以他们采取敷衍的态度,明确实施青年模式,秘密留下了很多洞。

上海市消保委呼吁“网络服务提供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平衡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防止未成年人网络上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题。将青少年模式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类似的“硬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青少年模式被打开,视频数量就会急剧下降,内容单调乏味,甚至什么都看不见。这种模式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85.9%的未成年网民知道青少年模式,未设置的比例为37.7%。44.1%的未成年网民、40.1%的家长和46.2%的教师认为青少年模式的效果一般或不太有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模式的用户规模和实施效果。

在不断推进青少年模式改进升级的大趋势下,被动应对和敷衍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主动在内容池建设上下功夫,青少年模式才能有效,未成年网民才能爱用,有意义的事情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作者】 杨悦

南方评论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hangye/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