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网络热点>>即时新闻

“淄博烧烤”能一直火下去吗?答案是:不能!网络时代没有常青树

全文共2983字,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今年五一,各大景点争相揽客。

最火爆的景点,不是老资格景点北京故宫,不是旅游胜地山东泰山,不是诗和远方的化身乌镇,不是隋唐文化的代表洛阳,不是历史厚重的西安古城,而是淄博市八大局便民市场。


景区排队热度榜单|八大局便民市场名列第一


淄博市是一座普通的地级市。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邻潍坊,西邻济南,南邻临沂,北邻滨州。


地图|淄博的地理位置

淄博市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以石油、化工为支柱产业。


淄博|城市风景

2022年,淄博的GDP高达4400多亿元,位列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淄博|城市风景

淄博的名字,取自淄川博山两个地名。20世纪20年代才最终定名。


淄博|城市风景

八大局便民市场,便是淄博市的一个普通地点,名字简单又直接,非常接地气。


新晋网红|八大局便民市场

因淄博市的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等八大政府要害机关曾经在此处办公,故而得名。

八大局便民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农贸市场。

“淄博烧烤”,热度空前;淄博市八大局便民市场,人潮滚滚。


吃烧烤的滚滚人潮


“淄博烧烤”能一直火爆下去吗?

答案是:不能!

如果用极其简化的逻辑和极其基本的框架,来分析一下“淄博烧烤”现象,我们可以分析出如下原因。


原因一:

烧烤不是正餐,不可能天天吃。

烧烤不是日常正餐,而是属于聚会、社交性质的“大餐”范畴。

当人们有品尝美食的需求时,就吃,反之,则不吃;

当人们有聚会的需求时,就吃,反之,则不吃。

一个人专程去吃烧烤,可以去一次、两次,但是,无法保证天天都去吃烧烤。


原因二:

吃饭只是人生的事项之一,并非全部。

固然,俗话说:“忙忙碌碌,只为嘴忙”。中国人喜欢吃,也善于吃。

然而,几十里迢迢、百里迢迢,甚至千里迢迢去淄博,只为吃一顿饭,着实有些单调和乏味。

当代人忙忙碌碌、事情繁多,吃饭只是相对次要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原因三:

烧烤技术含量不高,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烧烤的做法比较简单,切肉——腌肉——串竹签——烤熟。

烧烤店做法的专业度和家庭做法的业余度,差别不大;

淄博烧烤店的专业度和其它城市烧烤店的专业度,不差上下。

既然不差上下,“你有,我也有”,那就无法形成核心的竞争力,更无法形成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淄博烧烤的吃法|风靡网络的灵魂“三件套”


原因四:

淄博景点匮乏,无法提供更多旅游服务。

在历史上,淄博从来就没有凭借自身的独特景点而出圈、上位的经历。

淄博并非旅游城市,所以,没有南京的六朝古韵,没有北京的帝都风华,没有苏州的江南情调,没有洛阳的隋唐风华。


洛阳隋唐风华的代表|洛邑古城

淄博的“旅游增量”极度缺失,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不足。

人们吃完烧烤后,只能打道回府,无法在酒足饭饱之余欣赏一番当地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无法获得“旅行增值”的体验。

原因五:

淄博不在家门口,需要开车或坐火车过去。

淄博市在山东省,不在家门口。

人们去淄博吃烧烤,不如家门口出门可及那般方便。

去淄博吃烧烤,需要开车。开车需要花时间,还容易堵车;

去淄博吃烧烤,需要坐高铁,坐高铁需要花钱和花时间,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

诚然,人们为了到淄博吃一顿烧烤,发明了多种“进淄赶烤”的出行方式。

比如,骑摩托车,骑自行车,骑三轮车,甚至开直升机。

这种非常规,甚至有些奇怪的出行方式,注定难以持久。


进淄赶考|骑三轮车


进淄赶考|骑摩托车


进淄赶考|75岁老人骑三轮车


进淄赶考|策马奔腾


进淄赶考|直升机


原因六:

吃烧烤的成本高。

去淄博吃烧烤,成本较高。

抛开单纯的吃烧烤支出不谈,隐性消费比较多。

坐高铁去淄博,需要花钱;

住酒店,需要花钱;

市区内的出行,需要花钱;

如果以到旅游城市旅游为目的,如此花钱,尚属合理;

如果以吃烧烤为目的,成本确实有些高。

原因七:

路途遥远,可能只去一次。

淄博本地人可以经常吃烧烤,淄博周边地市的人也可以经常去淄博吃烧烤。

距离淄博比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只会去一次。

原因八:

流量来了,人多了,服务未必跟得上。

一网友吐槽,“千里迢迢去淄博吃烧烤,却吃出不愉快”。

一网友吐槽,“城市非常小,超级堵车”。

一网友吐槽,“烧烤店老板的态度很不好”。

一网友吐槽,“吃烧烤,需要早上8点到场排队取号。下午4点,烧烤店开始营业。晚上7点多才能进场吃饭”。

一网友吐槽,“上菜速度非常慢,迟迟吃不上饭,只能饿着肚子干等”。

一网友吐槽,“执法人员在现场逐一检查顾客的身份证。吃个普通的烧烤,还要被查身份证,太难了”。

一网友吐槽,“已经排队很久,店家竟然要求所有顾客到对面的广场重新排队”。

店大欺客,不是现在才有,从古当今一直都有。

店大欺客,是市场经济领域的一种常见现象。

没有顾客的时候,期待顾客;有了顾客时候,未必能够全心全意善待顾客。

原因九:

烧烤属于服务业,不是主打产业。

烧烤业对政府财税的贡献力度有限。政府可以支持一时,但不可能支持长久。

政府该提供的支持已经支持到位了,难以再出台更多类似其它行业那样的支持政策。

原因十:

各个城市都有烧烤店,家门口就可以吃烧烤。

放眼我国各大城市,烧烤店遍地林立,数不胜数。

各地烧烤店提供的烧烤,在种类、价格、口感等方面基本一样。

人们不仅可以不跑腿,就近吃到烧烤,而且可以经常去,反复吃到烧烤。

原因十一:

网络时代没有常青树,网友的关注点一直在变化。

互联网是“造神”工具,也是“毁神”工具。

费心制造的网络流量,终会褪去;刻意营造的网络声音,终将沉寂。

曾经火爆的山东“大衣哥”,今何在?

曾经火爆的山东“拉面哥”,今何在?

曾经火爆的鸿星尔克,今何在?


鸿星尔克|曾经的爆满,如今的冷清


这些曾经“网红”的现在,就是“淄博烧烤”的未来。

原因十二:

营销模式不可持续。

淄博的一些店铺频出奇招。

一饭店坐地降价,回馈顾客和招揽顾客。

一烧烤店老板给自家店铺刷17个差评,登上热搜。

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商业的本质是逐利。凡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营销模式,可以用一时,但不可能用长久。凡是缺乏商业规律支撑的商业模式,则不具有可持续性。

原因十三:

淄博人的热情好客,未必能一直持续。

热情,是山东人的特色。

但是,热情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时时热情、处处热情、事事热情。

出租车司机免费拉客,固然热情感人;

淄博大妈给排队等待的人群赠送小笼包,固然热情感人。

然而,小笼包不可能一直赠送,出租车也不可能一直免费拉客。

凡事都相互联系。

一旦游客意识到淄博人并没有网络传说的那般热情,游客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就会快速下降。

原因十四:

游客的满足感会不断提升,导致体验感会不断下降。

游客初到淄博,可以感受到山东人的热情,可以享受到烧烤店的优质服务,甚至有种“上帝”之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新鲜感。

然而,一旦习以为常,幸福感就会下降乃至消失,满足感也会随之下降乃至消失,体验感也会随之下降乃至消失。

原因十五:

游客之中,追逐流量者多,缺乏可持续性。

很多游客去淄博吃烧烤,是为了“流量”——拍抖音视频、做抖音直播;

很多游客去淄博吃烧烤,是为了“打卡”——盲从使然。

“流量狂欢”过后,一切都会回到原点。


原因十六:

物极必反是万事万物的铁律。

古人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会朝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万事万物都不例外。


不过,话说回来。

淄博火爆一下,也挺好。

一座籍籍无名、名不见经传、毫无存在感的城市,能够拥有一次火爆出圈、全网追捧、全民追逐的机会,无可厚非,实属难得。

毕竟,淄博上一次火爆“出圈”,还是在3000 年多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彼时,淄博是齐国的都城。

彼时,淄博的名字叫——

临淄。


管仲纪念馆|临淄是齐桓公、管仲、孙膑等历史名人生活过的城市

《战国策·齐策》如此描述临淄城的商业繁荣景象:

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史记·苏秦列传》如此描述临淄城的商业繁荣景象:

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临淄故城|依稀可见临淄的繁华

当然,即便繁华落尽,即便“淄博烧烤”的热度过去,即便淄博全城恢复往昔的安宁,淄博的烧烤店还是不断会有顾客光顾。

原因很简单:

烧烤还是挺好吃的嘛!



(全文完)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