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网络热点>>即时新闻

张辉:实现高水平供需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国内经济增长稳定向上的基础仍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的矛盾。要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运行整体改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良好的局面。

  供需对立统一,促进国民经济运行。由于早期国内需求市场的发展,中国生产体系的供应能力与国际需求紧密结合,承担全球价值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国内生产能力的扩张主要满足国际需求的增长。在国际循环中,中国在通过生产者驱动的链条学习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改进利用消费者驱动的链条获取营销网络,促进品牌形成。这就要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进一步反馈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来源,实现高水平的良性供需循环和动态平衡。

  更好地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生产是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主要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某些生产决定了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因素之间的一定关系。生产创造消费对象,决定消费方式,激发消费动力。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先进化,鼓励现代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和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创造,实现供给对需求的主导作用。实施有效市场与政府更好结合的产业支持政策,提高供给侧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积极分配空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市场的来源。

  激发内需市场自身活力也很重要。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表明,更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帮助当地企业通过规模优势更好地完成自主创新。大国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恢复和扩大消费优先。虽然中国人口超过14亿,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形成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但市场规模优势尚未完全释放。为了营造稳定的消费环境,确保国内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分配比例,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消费质量和扩张提供根本保障。创新消费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互联网” “服务”探索新领域,提高文化旅游、医疗、教育、养老、家政等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促进共享经济和新个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 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辉) 【编辑:园晶晶】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