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率是财政政策取向和力度的重要风向标。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计划按3%安排,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率略有上升,背后的政策考虑是什么?
近年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市场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在今年部署宏观政策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为了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特别是国内需求不足,促进经济稳步复苏和发展,宏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决定了今年不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要“提高效率”。其中,如何“加力”尤为引人注目。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支出和税收措施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今年,我国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突出准确性。“加力”的主要重点是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就会产生赤字。提高赤字率是财政政策努力的重要途径。赤字率的确定水平直接反映了财政策的扩张。
今年将赤字率提高到3%,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赤字率是一年赤字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赤字率和经济总量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和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赤字率提高效果更加明显。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达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增量超过5000亿元是“紧平衡”财力的必要补充。根据预算安排,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7.5万亿元,增长5.6%,支出力度不小。通过扩大政府在重点领域的支出,有效地促进投资和消费,确保改善民生。
同时,考虑到财务可持续性和债务风险防范,确定了3%的赤字率。在国际上,“3%”被视为赤字率的“警戒线”。虽然这个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值,但毫无疑问,必须注意谨慎控制赤字率和保持风险底线。赤字率过高,无异于“寅吃毛粮”。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财政政策取向,确定了合理的赤字率水平,过去五年整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有效控制债务风险。今年赤字率略有上升,而不是大幅上升,这不仅反映了“强化”,而且充分考虑了风险防范,为应对突发事件和超出预期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可以说,它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了需求和可能性、当前和长远。
虽然我国债务风险普遍可控,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刻也不能放松。在地方政府债务中,一般债务包括赤字,专项债务不包括赤字。近年来,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迅速上升,这也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方债务负担水平高,偿债能力弱,部分地方隐性债务问题突出。无论是一般债务、专项债务还是隐性债务,都必须统筹考虑,加强监管,确保风险底线保持。特别是对隐性债务保持高压监管,严肃查处新隐性债务问题,追究责任。
此外,财政和货币政策要协调配合,打出加强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共同发力财政赤字、贴息、专项债券,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只有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和关键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编辑:园晶晶】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