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575位真人故事
我是白志虎,媳妇儿叫王西珍,我们住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贤太村二社。
女儿园丽两岁的时候,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南站,在父亲怀里,莫名其妙失踪了。
我问父亲时,他却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就无影无踪了。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父亲竟不让我们退票留下来找孩子,坚持让我们回家。回到家后,母亲又哭着不让我离开,完全不顾我丢失女儿的心痛。
就这样,我彻底错过了寻找孩子的最佳时机。直到孩子失踪4年后,我才得以离开家乡,发了疯样地寻找我的园丽。
可32年过去了,孩子还是音讯全无。是我的愚孝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吗?

(园丽一岁时,也是她唯一的照片)
1968年,我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厦门乡贤太村,那里是回族乡,我是回族人,有个哥哥。
我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里生活贫困,我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退学了。成年后才外出打工赚钱,我没有文化,只能卖苦力,什么活都做,只想能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
1987年我结婚了,转年就有了大女儿。成了家,有了孩子,柴米油盐都需要钱。在家乡找不到出路,我就和媳妇儿带着大女儿一起去了新疆。
到了新疆,我先是在建筑工地干活,后来又去帮雇主放羊。
没过多久,媳妇儿又怀孕了,尽管那时候实行计划生育,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这个孩子。为了躲避检查,我们只好躲在自己搭的棚子里。

(我们一家四口在新疆留影)
1989年10月12日,二女儿出生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因为胎位有些不正,生产时间比较长。月子中,媳妇儿感觉下半身麻木,出了月子发现双腿无力,根本无法站立。
那时候没钱去医院看病,就自己养着,慢慢活动。我早晨去放羊前,把中午饭做好,但媳妇儿没办法下床,母女几个只能吃冷饭。
日子虽然苦,但是看着慢慢长大的女儿们,心里还是很甜。
二女儿取名叫白园丽,小名园丽。她圆圆的脸,头发又黑又密,头顶有一个发旋,后脑勺是平的。
园丽的眼睛特别漂亮,黑眼仁多,亮亮的。每当我疲惫的时候,看着女儿亮得像黑宝石一样的眼睛,疲惫就会一扫而空。

(童年时的妹妹)
园丽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左手为“断掌”。并不是说手断了,而是人的手掌中心一般有两条线,园丽却只有一条线。而且她右侧膝盖下面,还有一处豌豆大小的黑色胎记。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园丽会走路了,也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姐姐和哥哥。
园丽很聪明,我们教她的话,她都能记住。一年以后,媳妇儿也能正常走路了。我放羊积累了很多经验,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但是,我的人生只甜了一瞬间,苦却从此如影随形,深入心底。
我永远忘不了1991年10月2日,那一天,活泼可爱的园丽被我们弄丢了,而且还是在自己亲人怀里,莫名其妙不见的。

(童年时姐姐和弟弟合影)
9月底,父亲风尘仆仆找到了我,见到我之后老泪纵横,哭着告诉我,大哥9月初突发疾病去世了,母亲伤心过度,一直卧床不起。
失去了一个儿子,她更加思念我了,想得茶饭不思。父亲怕她病情加重,只好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孤身一人来找我。
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到了新疆以后,我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告诉了他们地址,没想到父亲竟然就这样找了过来。
父亲一看到我,就催促我们赶紧启程,他一刻也等不了,也想我能早点回家看望母亲。
我和雇主说明了情况,雇主人很好,给我结清了工资,我们收拾了五大包行李后启程了。

(妹妹一岁时,我和媳妇抱着她照的)
10月2日,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乌鲁木齐南站,看到候车室挤满了人,我们又拿着那么多包裹,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就打算先去火车站外的广场上,找个地方坐坐,等快检票时再进去。
广场旁边有很多商铺,父亲说想给母亲买双鞋,于是我和媳妇儿就一起去买鞋了。
当时是下午2点半左右,走的时候看到父亲把园丽抱在怀里,大女儿蹲在旁边玩儿。
20分钟后我们回来,就看到父亲怀里没人了,大女儿还站在旁边。
我连忙问父亲:“园丽呢?”父亲说太累了,打了一个盹儿,不知道怎么回事,醒来后孩子就不见了。因为还有大孙女和行李,他只能站在原地等我们回来。
我们听了急得不行,媳妇儿当时就腿发软,坐在了地上。我赶紧对媳妇儿说,快点找孩子,她才踉跄地爬了起来。

(媳妇现在的样子)
我嘱咐父亲一定看好大女儿,在原地等着,我撒腿就去找,可是整个车站,里里外外找了个遍,却一点儿踪影也没有。
这时距离火车发车仅有一个小时了,我和媳妇想退票,留下来找孩子。
但是父亲却不同意,坚决要我们上火车回家。我们不走,他就以母亲的病情逼迫我,后来甚至以死相逼。
我们的争吵声惊动了旅客,大家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有人告诉我,先去火车站民警值班室报案,我赶紧跑过去,向民警述说了孩子的特征和当时穿的衣服。
小园丽差10天就两岁了,身高65厘米。当时穿着红色的裤子,宝石蓝的上衣,脖子上戴着一条红色项链,右手戴着一只白色手镯。
民警作了记录,告诉我们会尽力寻找,但是事件发生在车站外面,范围太大了,寻找难度很高。

(我年轻时的照片)
我和媳妇儿都不想回家乡,但是在父亲的责骂和坚持下,只好强忍着痛苦,踏上了归程。
一边是刚失去大儿子的年迈父母,一边是我可爱的宝贝,我该如何抉择?
路上媳妇一直嘤嘤哭泣着,我想好了,等回去看看母亲,解了她的相思之情,我就马上返回,一定要找到孩子。
可是回到家,只要我外出,母亲就会拉着我的手,痛哭失声。那段日子,真的是无奈又煎熬,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又不敢让年迈的母亲再受一次打击。
就这样,我一直无法离开家乡,错过了寻找孩子的最佳时间。媳妇儿特别伤心,每天都吃不下睡不好,经常流泪。

(青年时期的姐妹俩)
我们的关系一度特别糟糕,媳妇儿甚至提出了离婚。我知道自己对不起她,对不起孩子,无数次夜里惊醒,都在想:如果我当时违背父亲的意愿,留在新疆,是不是已经找到我的宝贝了。
但是,养儿才知父母恩,看着父亲那苍老的模样,在他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我怎么忍心再戳他的心?
我尽量照顾安抚母亲,干农活的时候,也留意村子里外出务工的人,让他们帮我打听孩子的消息。
生活还得继续,我成了父母妻女唯一的依靠,在内疚和自责中,尽全力养家糊口。
媳妇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知道我的痛苦一点儿也不比她少,渐渐理解了我。
我们都下决心,只要有孩子的消息,不管天涯海角,都会去找。

(弟弟成年后的照片)
慢慢地我和媳妇儿的关系缓和了,母亲的身体也有了好转。我想也许孩子能让母亲忘记失去大哥的痛,所以后来我们又生了一儿一女。
可爱的孩子们,真的让母亲脸上重现了笑容。她有了寄托,身体也好转了很多,终于不再禁止我外出了。
所以1995年,我和媳妇儿一起回了新疆。我记得,当年父亲曾在车站广场上,和一个卖羊绒衫的女子闲谈过,不知她有没有目睹事情的经过。
我们辗转周折,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她家。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时,不管我们如何苦苦哀求,她的家人都不让我们见她。

(姐妹俩与她们母亲合影)
后来,竟冒出来几个年轻人要打我们,我们只好离开了。我至今不明白,他们为何反应这般激烈,是真的知道什么,害怕惹祸上身吗?
无奈下,我们又去了火车站派出所打探消息,结果只查到报警记录。
我和媳妇不死心,又跑了乌鲁木齐市很多地方,想方设法打听哪里有收养孩子的家庭。
有了消息,我们就去看,始终没有线索。虽然有很多人同情我们,但也经常遭受白眼甚至恶声呵斥。
这样寻找园丽,就像大海里捞针,太难了。新疆之行,一点儿收获都没有。
从新疆回来以后,在全国各地打工的朋友和老乡,陆续给了一些消息,只要说当地有和园丽相似特征的孩子,我就会赶过去。后来我又单独去过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姐妹俩与我合影)
其实绝大部分消息都是不确切的,大家都是听说,但是哪怕是捕风捉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愿意去。
那时候,我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寻找。经常在露天睡觉,啃馒头,喝凉水,只要能够找到孩子,吃多少苦我都愿意。走在路上,也能让我的满腔愧疚,得到一丝纾解。
可惜错过了寻找孩子的最佳时间,后面的努力都是枉然,懊悔也因此一直伴随着我。有的时候看电视,看到妻离子散的镜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姐姐和妹妹合影,三姐妹应该长得比较像)
2013年,朋友传来消息,说认识一个新疆女孩,是在火车站走失,被好心人领养的,年龄也与园丽相仿。
于是我再次去了新疆,找到那女孩,才发现年龄不对,手部特征也不符。
朋友又告诉我,可以去刑警支队备案。于是我来到刑警队,警察让我先采集血样,用于申请DNA入库检测。采集了血样,我感觉心里瞬间又有了希望。
从那以后,我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敢把手机静音。白天,无论什么时候电话响起,都立刻接起,盼望着有宝贝的消息。

(这是园丽唯一的照片)
去年,很多寻亲朋友都借助网络发布消息,于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也学会了直播。
第一次直播,感觉心都颤巍巍的,手和脚也紧张到没地方放,但还是鼓足勇气大声说出了事情经过。
一回生二回熟,现在我已经能够自如地直播了。虽然直播了很多次,但是看的人不多,有价值的信息更是稀少。
园丽今年34岁了,应该有了幸福的家庭,也有了可爱的孩子。我希望收养园丽的父母,如果看到信息,可以告诉我孩子在哪里吗?我们只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你们才永远是她的最亲密的家人。
我和媳妇儿万分愧疚,没有养她成人,也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现在能知道她的消息,就心满意足了。

(我会一直寻找园丽)
如今我和媳妇儿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母亲在十几年前去世了,父亲九年前也走了。他们临终的时候,说对不起我们,也对不起孩子。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有对与错,是与非,就让它过去吧!
园丽的兄弟姐妹已经长大成人了,姐姐和妹妹都非常漂亮。妹妹小时候和园丽很像,尤其是眼睛。我想园丽一定不逊于她们,也许更美丽。
现在家乡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好了,我们本可以安享晚年。但是园丽不回来,那种丢失孩子的痛,就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现在我们吃穿不愁,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找到园丽。只要我们活在世上一天,就不会放弃。
等找到女儿,如果她怨恨我们,不想我们打扰她的生活,那我们就离她远远的。如果她需要帮助,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帮。
孩子,血浓于水,虽然我们缺席了你的成长,但是请相信,爸爸妈妈是真心想补偿你。
【口述:白志虎】
【编辑:8月的柳絮】
该案例故事由@头条寻人提供,并已获当事人同意。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