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网络热点>>即时新闻

人们常说“东山再起”,“东山”究竟指哪座山?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或跌宕起伏,或含蓄优美,或扣人心弦。

比如成语“东山再起”,是指重新担任重要职务,也是失势后重新获得势头的比喻。

但“东山再起”中的“东山”到底指的是哪座山?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文学故事。

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背后的故事也与谢安有关。

河南太康人谢安,字安石。

河南太康人谢安,字安石。东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名人。谢安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谢羲曾是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负责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他的祖父谢衡曾经是太子少傅,他的父亲谢旭任官部尚书。谢安祖上几代都是官宦出身,所以他的出生可谓是官四代。

据《晋书》记载,谢安从小聪明过人。4岁时,一位名叫桓彝的名士看到后赞叹道:谢安眉清澈,秀外慧中,长大后一定比王东海(晋初第一名士王承)更出名。

果然,谢安小时候以沉着老练、书法惊人出众,得到了名人王蒙、宰相王导的赏识。

后来,当朝廷征官(当时是推荐制)招谢安为司徒府做郎(协助编写国史)时,谢安强烈拒绝。当时谢安只想隐居山林,游山游水。

隐逸之风在东晋盛行,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不屑官场,大家熟知的陶渊明就是典型的代表。

谢安出身名门,衣食无忧,不上进已丰衣足食。因此,他多次拒绝当官,隐居在会稽山阴县东山,与王羲之、许询交朋友,整天游山游水。

直到41岁,谢安的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弟弟谢万也因北伐失败而被辞退。谢家朝中势力开始衰退,家庭道路开始中落。谢安没有办法重组旗鼓,准备出山。

公元360年(升平四年),东晋将军桓温来到门口,邀请谢安担任司马。这一次,谢安没有拒绝。谢安复出后,从司马到中书,再到司徒,步步攀登,也让“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谢安出山后有两个主要成就:

一、挫败桓温篡位;

二、成功指挥飞水之战。

桓温当时官拜将军,位极人臣。

桓温当时官拜将军,位极人臣。和曹操一样,他也有奸雄之象。曾有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后来支持小皇帝司马玉篡夺王位,谢安沉着智慧,冷静周转。最后,他自己维护了皇权,避免了内乱。他的功劳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他在历史上很有名。

淝水之战,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而闻名的经典战役。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领数百万军队南下伐晋。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领数百万军队南下伐晋。晋国危难时期,皇帝封谢安为征服大都督领兵拒敌。谢安临危受命,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必然与符坚决战斗。

不久,符坚的人马撞上了淮河和飞水。只要他们过河,东晋就很难保护。谢安知道,东晋八万官兵和符坚的拼搏无异于用卵击石。但他坐在东山,排兵布阵,临危不乱。

后来,他把侄子谢玄派到了前线。谢玄临离开前,他不知道如何战斗。当被问及谢安时,谢安只说了一句话 “朝廷有自己的安排”。

直到晚上,谢安才下棋,只字不提打仗。就在谢玄疑惑的时候,谢安才拿出将军名单,摆出“八卦阵”,众将依计行事,最后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谢安的故事,与战国时期的楚庄王“不飞就已,一飞冲天;不鸣就已,一鸣惊人”的故事有多相似。隐居时好好隐居,享受其间;当官时,大放异彩,青史留名。隐居时好好隐居,享受其间;当官时,大放异彩,青史留名。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故事,谢安出山前隐居的山被称为“东山”,也为后人传下了“东山再起”的成语。在写入史册之际,谢安这个名字也开始成为文人的形象楷模。

例如,唐代作家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普通百姓家。这首诗中的谢,指的是东晋名相谢安。

现代文史考证,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西南上浦镇的谢安隐居东山,南距上虞市区约13公里。

东山脚下,西边是绍兴最大的河流曹娥江,从南到北,最后注入杭州湾。东山有一块巨石,河边有谢安钓鱼台。

这个地方风景秀丽,钟灵玉秀,风景秀丽,真是归隐山林的首选。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歌”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果有来源标记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纠正和删除它。非常感谢。】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