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网络热点>>即时新闻

姚振华和宝能:膨胀是一种病!

大家好,我是水皮。欢迎来到ESG客厅。今天我们来谈谈 姚振华落到这一步,到底该怪谁?

姚振华可以说是2015年“宝万之争”名副其实的主角,一战成名,虽然“野蛮人”的标签并不好听,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力量的象征。

多么美丽,多么高调,多么辉煌,现在多么孤独,多么低调,多么悲惨!

那一年有多美,多高调,多辉煌,现在有多孤独,多低调,多悲惨!问题在哪里?我想,还是出于膨胀!

姚振华人生巅峰

最初的宝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帆风顺,尤其是掌握了前海人寿之后,用前海人寿万能险的资金四面出击。

宝能除了通过巨盛华加杠杆收购万科外,还围猎了华侨城、合肥百货、南玻A、数十家上市公司,如中聚高新、韶能集团等。后来盯上了格力电器,却遭到了董大姐的强烈反击,从此运气逆转!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宝能在万科和格力的投资最终失败了。但事实上,他赚了钱,因为宝能的自有资金只有60多亿元,那么他在万科套现了多少呢?是650亿元左右。

换句话说,他在万科赚了10倍!如果我们说的是,如果姚振华停下来,万科的利润落袋为安,那么我们应该说生活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没有如果,因为膨胀是一种疾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投入500亿造车

从万科退出后,姚振华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据说这个判断没有问题,于是他花了66.3亿元在2017年收购了观致51%的股权,两年后又增加了15.6亿元。将整个观致车收入囊下。

观致汽车原本是一个小品牌,由奇瑞和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共同打造。它在中国是一个利基公司。原来,它的生意一般。出乎意料的是,在宝能拿走它之后,它非常激进!

观致汽车原本是一个小品牌,由奇瑞和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共同打造。它在中国是一个利基公司。原来,它的生意一般。出乎意料的是,在宝能拿走它之后,它非常激进!

到2021年,宝能在造车上投入了500多亿元,相当一部分投资于观致。不幸的是,观致汽车并没有扩大其市场份额。

相反,它非常萎缩,几乎退出了To C的市场。因为它已经成为宝能共享汽车的主要供应商,也就是说,自产自销。观致汽车生产后,给了宝能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公司以此为经营。

说白了,这种模式是一种自我“输血”模式。这种模式在宝能集团造血功能强的时候应该是有效的。但如果宝能自己入不敷出,这种模式肯定会崩溃。

当然,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宝能造车一无所获。

圈地超过1.1万亩

自2017年以来,他一直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在全国各地建设工业园区。同时,他还要求地方政府提供住房配套指标。他的新能源汽车计划内外330万辆,在广州、西安、杭州、昆明都赢得了工业园区。

没有这个概念,330万辆车意味着什么?

没有比较,每个人都没有这个概念。330万辆车意味着什么?这个布局一般不大,但是挺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汽车销量每年只有2600万辆,到去年为止,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迅速上升,也就是说,约占26%。让我们计算一下500万辆或600万辆,宝能一家。如果加上恒大,这个游戏有多大?

因此,国家发改委早早开始调查这两家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布局。

简单地说,如果这种布局是真实的,那么,我们知道宝能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能完成,市场不能给他这么大,这被称为道德不匹配。假的话,那就更有意思了,说明心术不正,印证市场的那句话就是“以车圈地”。

因此,宝能走到这一步,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膨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情况的错误判断,低估了地方政府的能力,最终把自己送进了困境。在陷入困境的同时,自己控制的前海人寿和南玻a、中聚高新和韶能集团也脱离了他的控制。

这应该是那句话“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倒塌”。所以姚振华不能怪别人落到这一步,只能怪自己!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