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三月天气晴朗。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习近平主席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本月早些时候当选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访问,也是他三年多后再次来到莫斯科。这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化加速演变、世界进入新动荡变革时期的背景下,引起了中俄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什么俄罗斯是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家?
习近平主席在这次访问中多次谈到“历史逻辑”一词——
“中俄是最大的邻国,与俄罗斯巩固和发展长期的睦邻友好关系符合历史逻辑。这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不会因为暂时的事情而改变。”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基于百年和千年。“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广阔的历史视野,揭示了中俄关系成熟、稳定、独立、坚韧的历史必然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给了世界深刻的启示。
(一)
“中俄关系经历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深深感受到,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中俄友谊历久弥新,必须珍惜。”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变化的考验,是因为它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式与国家相处。”
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签名文章中,以70多年的时间维度,阐明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经纬度。
回顾世纪风云变迁,中苏作为山水相连的邻邦,有着结盟和对抗的历史,双方关系走过了弯路。在深刻借鉴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的基础上,中俄双边关系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当选国家主席后来到俄罗斯。在过去的10年里,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了40多次会议,以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共同引领中俄新时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的小规模会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了长期深入、诚实的交流,就中俄关系和共同关注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诚、友好、有成效的会谈,达成了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俄“树立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中俄既是邻国,也是大国。大国肩负着世界和平稳定的特殊责任。大国关系范式是观察中俄关系的好视角。
大国交往,是搞封闭排他,你输我赢的集团政治,还是光明正大坦率的君子交往?
中俄关系走出的国与国正确相处的方式,对大国的交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而不是结盟、对话、对抗、双赢而不是零和。
中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模式,与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联盟有着根本的不同,是对过时国家关系模式的超越。那些习惯用冷战结盟滤镜看中俄关系的国家,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倒影。
(二)
国家关系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来自哪里?
记者在莫斯科期间,几乎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对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上,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的日程安排依次播出;许多俄罗斯人热情地向他们的团队挥手。。。衷心欢迎中国朋友和俄罗斯人民。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发展两国关系,必须顺应人民意愿,维护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跨越10年的一组数字和事实,直观地展示了新时代中俄关系蓬勃发展的势头,充分展示了中俄全面务实合作的巨大发展潜力:
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19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116%。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大型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地方合作蓬勃发展
这些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好处,也为中俄各自的发展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会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发展方向的联合声明》。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确定双边经济合作将在八个重点方向进行。
中俄两国始终坚定地支持彼此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彼此的发展振兴。目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俄罗斯也在推进2030年前的国家发展目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俄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
俄罗斯需要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无论是国际关系的现实还是历史的长镜头。中俄携手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加强互利共赢务实合作,对维护两国人民福祉、促进相互发展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

3月21日下午,当地时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的大规模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的大规模会谈。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这次访问恰逢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10周年纪念。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首次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提出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赖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有我有你命运的社区。
在过去的10年里,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社区的概念越来越受欢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
然而,与此同时,世界上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欺凌、欺凌、零和游戏、和平、发展、安全和治理,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10年前的著名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而昌,逆之而死。如果你想跟上《纽约时报》的步伐,你就不能进入21世纪,你的头仍然停留在过去,殖民扩张的旧时代,冷战思维,零和游戏的旧框架。
这句话响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国家,支持世界多极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面对当前的世界形势,中俄应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预期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类共同未来社区的建设。
“两国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未来命运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方将从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和把握中俄关系,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话,展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深厚的世界情怀和历史责任。
(四)
乌克兰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与普京总统就乌克兰问题交换意见时,习近平主席还谈到了“历史”——“历史上,冲突最终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
危机发生以来,从提出“四共同”、“四应该”、“三思考”,到发布《关于解决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再到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强调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总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来决定自己的立场,积极说服和促进谈判。与一些国家不断拱火浇油、滥施单边制裁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会见记者的会谈。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没有简单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习近平主席的讨论表明,中国在和平、对话、历史正确的同时,坚定地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传达了迎难而上、推动问题朝着正确方向解决的历史主动精神。
放眼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定是一次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一次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中国坚定不移地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俄罗斯文学巨头车尼雪夫斯基曾写道:“历史之路不是涅瓦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在田野里前进,有时穿过灰尘,有时穿过泥泞,有时穿过沼泽,有时穿过丛林。”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句话,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前进,没有阻止历史前进的力量。
这也是中国生活的历史逻辑。
策划:倪四义、霍小光
主笔:杨依军、刘恺
总体规划:刘华、韩墨、王艳、白洁
视觉|编辑:吴晶晶、张惠慧
国内外新华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生产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