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农业面源污染,修复退化湿地...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加快推进
近年来,全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为美丽中国增添了色彩和绿色。
今年,污染防治攻坚继续深入推进。2023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500多亿元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预算。江苏省太湖西岸,环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工程近期开工,将有效减少氮磷等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物质进入太湖。今年,江苏省计划开工太湖保护治理工程166个,总投资112亿元。
现在是候鸟迁徙季节,在鄱阳湖,江西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春季低水位种植人工繁殖苦草,恢复湖区沉水植物数量,修复退化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食物。
福建地区武夷山国家公园,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加快建设,总投资398亿元。该保护带总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涉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闽江上游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十大支撑项目”。该保护带总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涉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闽江上游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十大支撑项目”。
据了解,今年,国家生态保护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目前正式运行。天地立体遥感高精度监测,就像一双眼睛,守护着红线范围内的草木生物。
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 高吉喜:生态保护红线被称为继耕地红线之后的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通过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发现内表面异常变化,进行预警,达到不减少国家提出的生态红线面积、性质、功能的目的。
(央视总台记者 盛云 何莉)
[编辑:苏亦瑜]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6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