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网络热点>>即时新闻

履责不力、靠粮吃粮!动态储备粮被擅自动用,26名“一把手”被查处

1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公开通报了福建省福州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卢林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之大”。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专项整治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锚定彻底惩治系统性腐败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机制不变、力度不降、标准不降,切实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抓紧专项整治,推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治理成果转化为监督治理效率?记者采访了卢林案件的调查处理和案后整改工作的相关人员。

抽丝剥茧跟踪——

清仓见底摸排问题线索,揭开盘根交错的利益网

在福州市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专项整治中发现了卢林的违纪违法问题。

2021年9月,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启动专项整治之初,就确定了从查处实际案件、惩治粮食购销腐败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2021年9月,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启动专项整治之初,就确定了从查处实案入手,惩治粮食购销腐败的工作思路。从那以后,一系列的工作都紧跟“筛”字。

抽调有能力的部队成立线索验证小组,收集和总结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通过检举、监督检查、检查、审计监督、执法司法等渠道发现的粮食购销领域的问题线索,清理底部,确保应查尽查;

组织县(市、区)纪检监察委员会密切关注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分级建立粮食问题线索分类账,定期研究、判断、准确识别、准确处理粮食问题线索;

与同期进行的涉粮专项检查检查和专项审计联动,从堆积如山的业务凭证、会计账簿、购销合同等资料中发现问题线索,边巡边核。

检查线索持续了一个多月,检查组始终坚持对每一份数据、线索进行抽丝剥茧、跟踪。

检查线索持续了一个多月,检查组始终坚持对每一份数据、线索进行抽丝剥茧、跟踪。

“随着验证的深入,王莺官的名字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福州市纪检监察委员会第二纪检监察办公室副主任郭志才表示,王英官在福州粮食购销领域经营了十多年,其名下的十几家企业与市粮食储备局下属的国有企业长期保持粮食贸易。

诀窍隐藏在贸易中。核实发现,粮食采购的钱总是在签订合同后第一时间支付给私营企业。相反,粮食销售的资金无法收回。

“买卖交易的时差很可能会让大量国有资金处于风险之中。事实也是如此。郭其财表示,王颖官通过大量无实际粮油交付的“空转”、“走单”等所谓“融资”贸易,非法挪用粮食购买总额超过7亿元。

用于购买粮食的资金多次被王颖官用于投资房地产和偿还贷款。这些存在于账面上的“粮食”,给福州的粮食宏观调控和供应稳定埋下了很大的隐患。福州市纪检监察委员会第二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吴海宇也承担了核查工作,告诉记者,这背后的相关交易、资金提取和利益转移是专项整改的重点,必须严厉处罚和调查。

粮食购销涉及收购、仓储、仓储、销售、仓储等多个环节,虚构合同、拆借国有资金等违法行为难以自行完成。“由于环境相对独立,缺乏监管,很难及时发现该领域的一些混乱,看似合规的外观隐藏着违规的本质。以王莺官的线索为鉴,核查工作更加注重细节的筛选。

核查组发现,王颖官开展“融资”贸易的“帮手”是从事粮食购销业务的工作人员,到单位企业的“一把手”。“通过贷款回扣,他直接或间接地与许多市粮食储备局及其下属国有企业形成了利益集团。还包括卢林。郭其财说。

卢林和王莺官之间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吗?遵循这一线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沉慢积弊难逃形——

“一把手”不履行职责,靠粮食吃粮,导致分管企业管理混乱,政治生态乌烟瘴气

“卢林案具有粮食购销领域腐败的典型特征。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第十一纪检监察办公室副主任廖庭俊说:“参与卢林案件审查的。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第十一纪检监察办公室副主任廖庭俊说:“参与卢林案件审查的。

“稻花香”作为当地的粮食品牌,伴随着一代福州人的成长。2017年,经福州市政府批准,市粮食储备局牵头成立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稻花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花香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然而,在公司筹备过程中,时任市粮食储备局“一把手”的卢林,通过一家民营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代表稻花香公司持有12%的股份,成为仅次于王颖官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

以改制的旗号成为“影子股东”,不止此受到批评。

2020年4月,稻花香公司受委托,在距福州约3000公里的黑龙江省泰来县建立3万吨动态储备粮库,承担相应的采购、储存和轮换工作。

“远离山海的距离,需要飞机、动车、汽车才能到达,这是对异地动态储备粮食监管的极大考验。卢林本应给予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但他很少询问相关工作,使监管无效。廖庭俊说。

失去监管的稻花香公司,粮食“陈顶新”可以通关验收,没有人注意到“转圈粮”的虚假轮换。未经批准,经常使用动态储备粮进行加工和销售,违反储备粮“专用仓储”的规定。

直到涉粮专项检查检查才发现这种混乱局面。同时,稻花香公司相关负责人多次获得新旧粮差价和国家粮食轮换补贴;卢林利用稻花香公司帮助他人承担应急粮食储备项目和股份制企业,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

“一把手”是所在单位的领头雁,其权力观也会直接影响所在单位的政治生态和干部作风。廖庭军介绍,卢林在任职期间,不仅没有落实民主集中制,而且在决策“三重一大”等事项时大搞“一言堂”。他还任人唯亲唯利,长期干预下属企业各类岗位人事调整,利用职权在人员招聘、职务晋升等工作中非法为他人谋利,扭曲了选拔任用的政治取向,破坏了一批干部,破坏了党内政治氛围和制度政治生态。

“一把手”作为粮食主管单位和粮食企业的第一负责人,是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体的重要作用。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对包括卢林在内的26个市县粮食储存部门及其下属企业进行了查处。“‘一把手’不正确履行职责,靠粮食吃粮的问题并非个案,迫切需要重视。福州市监察委员林盛说。

查漏补缺促进系统治理——

加强警示教育的威慑,实案后整改巩固效果

“为了在‘真实’案件后进行整改,我们总结了案件的规则,并仔细分析了深层原因。福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林玉煌表示,在福建省纪委监察委员会和福州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发现制度缺陷和管理监督缺陷,同时部署案件推进改革工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去年9月20日,福州市粮食储备局党组收到市纪委纪检监察建议书,不仅分析了市粮食储备局存在的思想滑坡、责任空转、制度漏洞等“老病”和“病灶”,还针对“开方治疗”。

“我们周围的人都有深刻的教训。纪检监察建议一针见血,督促新调整的局党组认真吸取教训,自觉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责任。

福州市粮食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翔天表示:“我们周围的人都有深刻的教训。纪检监察建议书一针见血,督促新调整的局党组认真吸取教训,自觉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责任。”,只有从上到下正视思想,高度重视思想,整改才能有力量、有精度。根据纪检监察建议书的有关要求,局制定了“十一”整改任务清单,优先解决“思想防线严重下滑”问题,为全体干部职工建设坚实的思想防线。

整改的第一步是在全市粮食储存系统召开整改动员和警示教育会议。在2022年10月13日下午的会议上,局党组进一步分析了卢林等违纪违法案件,教育警醒全市粮食储存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以案为鉴,收紧纪律法规,落实应有的责任。

“做好警示教育,充分发挥以案解纪、以案解法、以案解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不断提高拒腐防变、抗风险能力,促进惩治成果向预防成果转化。福州市纪检监察委员会第二纪检监察办公室副主任吴贤毅表示,在专项整改过程中,粮食储存系统被调查干部数量多,涉及面广。市纪检监察委员会指导犯罪单位全面开展预警教育,督促市有关部门开展党的纪律、法律法规和廉洁教育,加强不敢、停止的氛围。

整改的最终目的是完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导向,规范权力运行。吴翔天介绍,在整改过程中,各部门(单位)充分利用自检和自我纠正的起点,结合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制定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治措施。“以专项检查、审计整改为契机,梳理和调查现有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管长、管细、管小、管用制度的形成。”

福州市粮食储备局的整改路线能否通过思想和业务保证改革到位?一方面,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将其纳入全市专项整治案后的整改台账,统筹把握一盘棋。另一方面,派出监督组对县(市、区)和单位进行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林玉煌告诉记者,督导组重点检查党委和政府是否落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业务主管监管部门是否落实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和粮库自查自纠是否到位,督促案后整改进展缓慢的地区抓紧实际工作,通过听取工作报告、检查内页数据、实地走访、抽样检查和个人采访,抓好点带面专项整治工作的落实。

专项整治期间,福州市共组织了54次警示教育活动,近1600名党员干部参加。

在专项整改过程中,福州共组织了54次警示教育活动,近1600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活动。市纪检监察机关发布了18份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书,督促案件发生单位做好案件后的整改工作。

持续释放治理效率——

改革措施扎根,再次激发创业热情

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福州市粮食储备局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现在每个人都有更少的心理负担和更多的精神”、“从上到下,每个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作热情又恢复了,创业精神也足够了”。最近,当记者与市粮食储备局干部职工谈到专项整改以来最大的感受时,他们听到的最多的是精神面貌的变化。

吴贤毅认为,笼罩在干部职工头上的乌云逐渐消散,这是粮食储存体系政治生态逐步“康复”的好兆头,也是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的保障。

吴贤毅认为,笼罩在干部职工头上的乌云逐渐消散,这是粮食储存体系政治生态逐步“康复”的好兆头,也是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的保障。

“监督就在身边。福州市粮食储备局党组成员、四级研究员陶良贵表示,现在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收到了清洁政府的提醒,并逐步推广和形成了全市粮食储备体系的常态。“在日常工作中,廉政教育和廉政谈话总是提醒我们牢记纪律红线和岗位底线,加强责任和使命,增强保护食品安全的意识。”

专项整治以“惩”为重点,核心以“治”为重点。福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突出“当前改革”与“长期立场”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协调主管部门完善制度机制,落实现行有效的制度规定,发挥刚性约束作用。

在福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和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的指导下,市粮食储备局建立了60项规章制度,完善防控措施,针对企业管理、“三重一大”决策、国有资产租赁等廉政问题频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在这本厚厚的制度合约书中,出台了国有企业重点岗位人员轮岗交流的相关措施,重点关注人员招聘、回避工作、人事管理等薄弱环节。

新制定的《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局属单位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从资金预付款、预付款比例、支付时间等方面规范和要求了大型贸易细节。

粮食购销涉及的财政拨款和粮食企业招标较多。许多项目需要通过“三重一大”议事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落实到位。重新修订的工作规则制定了“三重一大”清单,明确规定了需要报市委或市政府批准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

专项整治不仅消除了福州市粮储局的阴霾,而且辐射了整个榕城。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市已取消远程动态粮食储备项目,以加强旧粮仓搬迁和市应急大米储备建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为加强对储备粮全覆盖、全链条的监管,市粮食储备局正在全面推进粮库信息化建设。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和意见部署要求,福州纪律检查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深化粮食销售领域专项整改,将继续关注“关键少数”,在实际整改的基础上,坚持治理总结,探索建立正常监督长期机制,促进粮食销售领域解决“个性”问题,深化解决深层次“共性”矛盾,切实将专项整治成果转化为监督治理效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陈瑶 福建福州报道

原标题:关注少数关键点 实事求是的后半篇文章“惩治防御”全面整治了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