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网络热点>>即时新闻

呵护清清水源 绽放勃勃生机

  呵护清水源 充满活力(深度阅读)

  琼北草原上,一条河蜿蜒入海。这条河叫珠溪河,曾经是海南省国控入海河中唯一的劣质河流Ⅴ水质差的水体。今年1月,珠溪河首次退出劣势,得益于海南全面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Ⅴ类。沿岸村民普遍反映:“珠溪河变了。”

  2022年1月,海南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污水处理、供水、排水、防洪、节水、优质海水等6项工作,开展全球综合治水。截至2022年底,海南省193个省控地表水段水质优良率为94.9%,同比上升2.7%,创历史最佳水平。

  坚持系统污染控制

  改善水环境

  海南河湖污染问题从何而来?

  “一方面,海南沿海市县河网密集,水系发达,各种养殖企业和农民排放量大;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运行效率低。海南省治水办综合组组长李冬剑说。

  2022年,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城市黑臭水改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基本消除。因此,在近年来不断推进水体整治的基础上,2022年,海南明确了“六水共治”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三个步骤:到2023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到2024年,消除劣质水体Ⅴ类水体;到2026年,省控国控地表水段全部达标。

  珠溪河是文昌市第二大河流,落差低,水流缓慢,沿岸农民遍布,水下沉积污染物厚度最深超过3米。

  “经过可行性研究,从去年开始,我们从加强源头控制、中段水源补充、终端生态恢复三个方面对珠溪河流域进行了改造。到今年下半年,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文昌市水务局局长吴志贤介绍,经过一年的科学治理,文昌市水质优良率提高了12.5%。

  珠溪河的转变是海南治水效果的缩影。据统计,2022年,海南新建改造管网650公里,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为56.2%,同比增长5.3%;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72%,同比增长14%;农村污水处理率为41.9%,同比增长12.1%。

  治理模式的创新

  激活社会资源

  走进临高县调楼镇污水处理厂,智能水务运营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跳动,全县污水处理情况尽收眼底。

  2019年,海南省环保督察发现临高县调楼、新盈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内,造成近海污染,要求立即整改,包括位于海口的调楼镇污水处理厂。

  “我们曾将几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分包给不同的单位,包括楼镇。实际运行后,由于管理跟不上、标准不统一、施工进度慢等问题,污水处理效果不令人满意。

  临高县水务局局长陈杰科说:“我们曾将几家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分包给不同单位,包括楼镇。实际运行后,由于管理跟不上、标准不统一、施工进度慢等问题,污水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敢于创新。2021年底,经调查,临高县委创新采用“设计、采购、施工” “运营”模式统一包装招标全县1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华电水务与水发技术集团成立“联合体”,推进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

  一招对,全盘活。“不仅解决了临高县过去工程项目小散乱、重建轻管等问题,还延长了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年限,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陈杰科说。

  如今,临高县计划通过供水工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将与城市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据陈杰科介绍,该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完成招标,目前正处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自“六水共治”开展以来,海南积极拓展治水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2022年,海南同时推进了700多个“六水共治”项目,总投资192亿元,其中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社会资本投资占37%以上。

  提高用水效率

  产业质量升级

  海南岛四面环海,温度适宜,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养殖尾水在发展过程中的无序排放也埋下了海水污染的隐患。因此,“优海水”成为海南“六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优海水”成为海南“六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冯家湾位于文昌市会文镇,上世纪90年代,凭借近9000公顷的滩涂和4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优质虾苗基地。

  2016年,相关专家在冯家湾发现,由于缺乏集中清洁的海水供水系统,当地农民建造的水井和污水管道造成了严重的海水污染问题。

  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近年来,海南省提出了渔业发展“上岸、深海、休闲渔业”的方向。2020年,文昌规划建设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鼓励当地农民“上岸”、“上楼”,探索近海养殖业发展新路径。

  “公园铺设管道,从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处取水,供整个公园使用。养殖废水经四级净化处理后达到Ⅰ水标后排入河流;养殖尾水先到沉淀池、过滤池,经化学生物处理后,通过抽水系统循环送回,既保证了水质,又提高了用水效率。中国水科院东海研究所技术员邹雄介绍。

  海口蓝海水族有限公司总经理蓝景秀搬进公园两年后,大家都称赞:“循环水养殖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我们的热带观赏鱼苗在户外生长到10厘米需要18个月,但现在只有14个月,存活率增加了50%。”

  “目前,园区已吸引渤海水产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研究院东海研究所等29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根据规划,二期建设完成后,园区企业将超过100家,园区农民将超过200户。冯家湾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林尤郁说。

  “冯家湾的转型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未来,园区将致力于打造渔业科技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全省渔业转型升级。文昌市委书记龙卫东说。(人民日报 记者 赵 鹏 曹文轩) 【编辑:房家梁】

本文由seo技术发布/转载,不代表seo技术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下架处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7758.com/jishi/7284.html